“現在,湖區已沒有一處網箱養殖點,所有網箔已全部拆除。 ”近日,站在巢湖西北岸、派河大橋附近,巢湖管理局漁政管理總站副站長郭偉向記者介紹說。
冬日湖水邊,涼風陣陣,但放眼八百里巢湖,煙波浩渺,一望無際,讓人心曠神怡。而在過去,近岸1100畝的水面上,養魚網箱密布。 “巢湖沿湖此前共分布網箱養殖點14處,面積約7000畝,網箱約5700個。而網箱養魚投喂餌料,加劇水體富營養化,污染水環境。 ”郭偉說,源頭整治污染,巢湖管理局近年來逐步整治取締網箱養殖點,截至去年10月6日,巢湖湖區所有網箔設施已全部拆除。為防止反彈,巢湖管理局加大漁政執法頻率,每月巡查不少于20次,在湖區建立全覆蓋式網絡監管平臺,及時發現并處理網箱養魚行為。
擁大湖入懷,合肥是國家實施長江經濟帶戰略的“節點”城市。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我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引領,整改突出環境問題,修復水生態,保護水資源。
“安徽是長江經濟帶承東啟西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實施,為我省發展創造了更加廣闊的空間。 ”省發改委基礎處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我省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不斷強化生態優先戰略政策保障。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統籌水資源保護和科學利用、深化重點行業污染防治、加強重點領域治理、強化生態保護和修復、促進長江岸線資源有序開發和保護、推動綠色循環低碳產業發展六大方面重點任務。
去年以來,我省突出抓好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和水資源保護。壓實水質改善責任,省市縣層層簽訂《水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相關部門加強化工企業污染防治,對化工企業遵守環保法律法規情況進行全面“體檢”。加強船舶碼頭污染防治,推進全省船型標準化,“十三五”以來,全省已拆改完工老舊運輸船舶1400余艘,1800余艘船舶完成了生活污水處理或接收設備改造。
2017年,按照國家統一部署,我省積極組織開展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突出問題專項檢查,沿江非法碼頭整治、沿江化工污染專項整治、長江入河排污口專項檢查、長江沿線飲用水水源地安全專項檢查等專項行動相繼開展。長江入河排污口專項檢查中,我省組織力量重點檢查長江干流及重要支流、重要湖泊規模以上入河排污口現狀,找準存在問題。長江沿線飲用水水源地安全專項檢查中,我省建立長效機制,規范水資源管理,切實保障飲用水水源地安全。對照檢查發現的問題,相關部門督促整改,加強日常巡查和監管,推進規范提升、生態復綠等工作,嚴防死灰復燃。
在加強水資源保護方面,我省劃定水資源開發利用紅線,將“十三五”時期的用水總量和用水效率控制指標分解到縣;全面推進落實河長制,省市縣鄉四級河長工作體系基本建立,大部分縣鄉還將河長制延伸到村。
為加強長江岸線資源保護,我省編制了《安徽省長江岸線保護和開發利用規劃》。在國家劃定的保護區、保留區、控制利用區、開發利用區等四大功能分區基礎上,我省結合長江岸線資源稟賦、保護及開發利用現狀,將長江岸線按使用功能進一步細分為生態保護區、水工程區、農業生產區、旅游開發區、跨江設施區、城市建設區、工業布局區、港口設施區等八類。 “通過岸線使用功能細化及規劃主導用途導向,進一步強化長江岸線功能管理及用途管制,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省發改委基礎處相關負責人表示。
共抓大保護 不搞大開發
作為長江經濟帶上的重要節點,我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引領,在整治長江生態環境、保護長江岸線、推動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取得進展。
青山綠水,用之不覺,失之難存。過去,受航運采砂、水域污染、過度捕撈等多種因素影響,長江生態系統警鐘不時敲響。長江經濟帶不僅是一條有巨大潛力的經濟發展帶,更是關系子孫福祉的生態屏障帶。中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要求振聾發聵,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體現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歷史擔當。共抓大保護,各相關地方就必須把保護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全面推進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不搞大開發,各相關地方要積極探索創新綠色發展之路,加快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提高長江經濟帶城鎮化質量、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創新協調發展體制機制等,實現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有機統一,讓“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那種浩瀚空闊、自然壯美的場景永存。
信息來源:中安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