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主動適應機構編制工作新形勢新要求,持續發揮機構編制信息化建設在加速提升機構編制工作水平中的關鍵性作用,肥東縣委編辦錨定目標建強用好機構編制人才隊伍、機構編制數據平臺、機構編制基礎數據庫,扎實推動機構編制管理向精細化、數字化、科學化方向轉型,多措并舉全力提升機構編制工作水平。
一、建強用好機構編制專業人才隊伍,提高政治站位、提升專業技能和知識水平,增強機構編制管理能力。
肥東縣委編辦持續建強用好機構編制人才隊伍,不斷加深對機構編制信息化的認知和理解,加強數據管理分析,促進數據有序使用,著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業務精通、作風優良的機構編制隊伍,聚力聚焦“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斷解決問題、破解難題。一是強化理論學習,聚焦提升政治站位。一以貫之深入學習宣傳、嚴格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機構編制工作條例》等黨內法律法規和國家法律法規及相關配套政策,牢固樹立黨管機構編制工作意識,教育引導全辦人員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決維護機構編制嚴肅性和權威性。二是強化理論聯系實際,聚焦能力建設。注重加強干部能力建設,尤其是年輕干部政治能力、調查研究能力、科學決策能力等七種能力建設,不斷強化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輪流參加省委編辦、市委編辦以及全縣舉辦的理論學習培訓班和業務知識研討班,注重在學習和實踐中增長見識、拓寬視野、增進本領。將年輕干部安排到鞏固和拓展縣級機構改革成果、經營類事業單位改革、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交通等領域綜合行政執法改革、調整完善政府權責清單、機構編制監督檢查(數據校核)、機構編制實名管理、推進公立醫院編制周轉池制度等重點工作中,讓干部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長才干,不斷通過破解難題開創機構編制工作新局面。
二、建強用好機構編制數據平臺,架構“互聯網+機構編制”管理模式,持續提高機構編制管理效率。
建強用好“機構編制實名制管理系統”“事業單位在線”“網上名稱注冊管理系統”“網站標識管理服務平臺”等現有機構編制管理數據平臺,在持續加強機構編制信息化建設中持續發力。一是依托數據平臺讓信息多跑路,化繁為簡,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強力推動審核審批服務便利化。推行告知承諾制,進一步精簡申報材料、壓縮審核環節、優化工作流程。二是用好數據平臺,注重數據平臺的分析應用功能的深度發掘和實際運用,建立健全數據預警機制,對問題做到早發現、早提醒、早干預、早糾正,加強機構編制審批審核數據的及時反饋和推送,形成工作閉環,提升監測管控能力,切實提高“互聯網+機構編制”工作水平。穩步將傳統“線下面對面”的單一管理模式轉型為“線下+線上點面結合”的綜合管理模式,加速形成簡易高頻等常規事項“業務線上辦、審批不見面”的工作模式,探索構建在更深層次、更廣范圍實現“非必要不見面”的新階段機構編制管理模式,持續提高機構編制管理效率。
三、建強用好機構編制基礎數據庫,注重數據分析和應用,為發揮機構編制參謀助手作用提供數據支持。
肥東縣委編辦持續建強用好以機構編制實名制系統為核心數據來源的基礎數據庫,注重數據分析和應用。一是建強數機構編制基礎數據庫,注重數據質量和實效性,以精細化管理,夯實基礎數據。依托機構編制實名制管理系統,嚴格對照部門“三定”規定及縣委編委、縣委編辦下發的機構編制管理文件對涉及機構、編制和領導職數調整等及時維護更新系統臺賬,以組織部門、人社部門文件為主要依據,定期開展包括全縣所有機關事業單位范圍內的機構數據和人員信息的校核工作,與用編單位共同做好在編人員基本信息的錄入和變更調整,確保關鍵性指標信息有據可依、有跡可查,在數據更新的準確性和時效性上下足功夫。二是用好基礎數據庫資源,注重數據分析,體現數據的運用。一方面服務于機構編制決策。每年末對全年機構編制總體情況、各類編制使用情況、機構編制年度重點工作開展情況、科級以上機構變更情況、開發區機構編制情況等有關機構編制事項進行系統客觀的分析和評估,形成年度機構編制統計工作報告。定期維護、動態調整《機構編制手冊》,對全縣各類機關事業單位機構、人員編制、領導職數的使用情況進行專項匯總,分別制作編制分布表、行政機構概況表、事業單位概況表、領導職數概況表等14類表格,為全縣機構編制資源配置情況和實際使用情況制作出一幅“明白圖”,為機構編制決策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持。一方面服務于組織部門、人社部門、財政部門等單位,在涉及錄(聘)用人員、配備干部、核撥人員經費等方面提供基礎數據,為管住管好用活機構編制,嚴控總量、統籌使用、科學增減,不斷提升機構編制資源使用效益提供數據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