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結束的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上,中國代表團蟬聯金牌榜、團體總分第一名,展現了我國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水平。未來,要繼續完善培養體系、強化激勵機制、暢通發展路徑,為持續壯大高技能人才隊伍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制造大國,高技能人才的“優勢”便是高質量發展的動能所在。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各部門以服務發展、穩定就業為導向,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從“嫦娥”奔月到“祝融”探火,從“北斗”組網到“奮斗者”深潛,從港珠澳大橋飛架三地到復興號高鐵列車奔馳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在中國這片廣闊的新藍海,一支愛黨報國、敬業奉獻、技藝精湛、素質優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的高技能人才隊伍不斷壯大,讓更多高技能人才在技能舞臺上發光發熱。
聚焦市場供需,打造人才成長培養鏈條。當今和未來世界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教育競爭。無論是加強科技創新還是滿足企業發展需求,都要求我們對“癥”下藥,高技能人才的培育要加強針對性,將培養更多滿足產業發展需求、精準對接市場需求的人才作為關鍵。培養人才是為了使用人才,人才使用以事業需要為綱,人才聚集因事業需要而定。因此,需用好走訪調研、問卷調查、專題座談等“金點子”,緊密對接產業鏈、創新鏈,以市場發展為導向,減少育才的盲目性,為高技能人才培育找準“方向靶”。在健全人才培養體系中,緊跟時代最前沿技術方向,結合各行各業生產、技術發展趨勢,做好高技能人才供需預測和培養規劃。同時,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點產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實施高技能領軍人才培育計劃,讓高技能人才能夠精準對接社會需求。
完善發展制度,提供各盡其才全新平臺。當今和未來世界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教育競爭。要打造一支愛黨報國、敬業奉獻、技藝精湛、素質優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的高技能人才隊伍,必須樹牢正確人才觀、價值觀和工作導向,打破過去一度唯學歷、唯標簽、唯帽子等錯誤觀念,適應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方式建設科學化、社會化、多元化的技能人才評價機制。以穩才留才引才為使用目標,關心關愛技能人才,保障他們合法權益。比如,廣東大力推進“廣東技工”工程,瞄準戰略性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養高技能人才;江蘇打破技能人才評價“天花板”,淡化學歷要求,強化技能貢獻,建立綠色通道……引導企業健全基于崗位價值、能力素質和業績貢獻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實現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
驅動激勵引擎,營造尊重技能濃厚氛圍。木不鉆不透,人不激不發。要在全社會提升職業教育的地位和社會認可感,在升學、就業、職業發展等方面與同層次普通學校學生享有平等機會。加大高技能人才表彰獎勵力度,建立以國家表彰為引領、行業企業獎勵為主體、社會獎勵為補充的高技能人才表彰獎勵體系。國家級榮譽要適當向高技能人才傾斜,對符合條件的高技能人才授予五一勞動獎章、青年五四獎章、三八紅旗手等,增強技能人才榮譽感,加強對技能人才的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提高全社會對技能人才的認可認同。同時,引導企業建立職業技能等級津貼制度,支持企業通過股權激勵、技術入股等手段,提高人才收入水平。完善技能人才服務配套機制,在子女就學、醫療、住房保障等“關鍵小事”上給予傾斜,用真情打動人才,讓人才心悅誠服,不斷釋放創新創造潛力。
“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無論是建設制造強國、加強科技創新,還是破解用工結構性難題、滿足企業發展需要,都要求我們采取有效措施,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為此,應加快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政策支持、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高技能人才工作體系,讓更多高素質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不斷涌現,才能為“中國號”經濟巨輪迎風破浪、行穩致遠提供強勁動能!
信息來源:中安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