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精準法律指引和法律服務,進一步增強企業經營者守法經營、依法治企意識,促進企業完善內部管理機制,推動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制度化、規范化、法治化——
安徽:以法護航 為企服務
要辦理公司章程公證,不知道如何辦理、在哪里辦理?登錄安徽法律服務網找電商式服務,上面有全省公證機構、公證員、收費標準、產品介紹全部信息,可以就近選擇、預約時間……
以市場主體評價和感受為第一衡量標準,我省持續聚焦企業全生命周期的需求,從企業法治環境優化、風險防范化解、提質擴量增效等方面綜合施策,切實提升市場主體的獲得感與滿意度,努力打造一流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近日,當涂縣公安局經濟開發區派出所民警走進企業了解生產狀況,開展安全防范知識宣傳。通訊員衛學超 攝
法律“顧問”護航新興產業
合肥新興產業投資突飛猛進的背后,離不開法律服務的全程護航。
集成電路產業投資體量大、回報周期長,能否投、怎么投,一度讓合肥產投集團舉棋不定。針對這一情況,安徽天禾律師事務所組建專業團隊,對重大無先例問題反復推演,綜合考慮法律、財務、稅務等因素,開創性地設計了雙主體項目模式,提供了令各方滿意的投資與融資方案,也為國產半導體行業發展探索了全新的法律服務模式。
法律服務,如何更好服務新興產業發展?今年9月,省司法廳發布《充分發揮司法行政職能服務保障十大新興產業發展工作方案》,根據十大新興產業特點和需求,從全省遴選律師、公證員、司法鑒定人員、仲裁員和破產管理從業人員等240名法律服務人員,由省律師協會牽頭,為十大新興產業分別組建10個專項法律服務團。“法律服務團從前期資源整合、信息共享,到中期對接洽談、項目評估,再到后期資金到位、政策兌現、項目實施,為十大新興產業‘雙招雙引’提供專業化、全方位、跟蹤式法律服務。”省司法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與此同時,為推動企業全面加強合規管理,省律師協會還根據十大新興產業發展特征,研究制定《律師開展企業合規法律服務業務指引》,引導律師重點幫助企業在知識產權、數據安全、生態環境等領域依法合規生產經營,協助企業防范化解法律風險。
位于合肥高新區的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簡稱A公司)是一家服務基礎教育的互聯網公司,屬于合肥高新區重點支持的科技企業。根據發展規劃,該公司著手進行股權改革,預計3年之內完成IPO。在此過程中,某軟件技術有限公司(簡稱B公司)以A公司法定代表人曾任職于B公司為由,控告其涉嫌侵犯B公司計算機軟件著作權,中斷了A公司的IPO進程。
這一案件涉及計算機軟件技術知識,專業程度高、無先例依循,案件辦理難度較高。德恒(合肥)律師事務所介入后,就計算機軟件技術及鑒定過程中的問題,先后提供多份專業意見,形成幾百頁書面材料,協助公安機關厘清案件事實與法律適用問題,最終幫助企業洗清嫌疑,保護了高新技術企業及高科技人員的合法權益。
此外,省律師協會、省公證協會等與十大新興產業協會聯合開展十大新興產業法律服務人才培養項目,將法律服務人才培養納入高級研修班計劃,每年共同舉辦線下或線上交流活動,進一步強化了法律服務人才支撐。
法律“醫生”精準把脈體檢
今年4月,北京京師(亳州)律師事務所律師黃偉,在對安徽廣和中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廣和中藥)進行法治體檢時發現,該公司賬面存在金額較大的應收款項。黃偉調查發現,這筆款項的債務人是某連鎖藥房,此前不間斷產生訂單,當時已超3個月未產生新訂單,前期訂單積壓貨款,已逾期6個月至1年。
了解到廣和中藥不打算繼續與債務人進行合作,并且想要盡快收回貨款之后,黃偉立即向債務人發送律師函,但債務人以各種理由回函推脫。隨后,黃偉著手立案并申請財產保全。最終,債務人同意調解結案。從黃偉進入廣和中藥進行法治體檢,到幫助企業收回近百萬元貨款,歷時60天。
同一時間,合肥市民營經濟法律服務團赴安徽青年電子商務產業園,為園區企業進行法治體檢。
在某信息科技公司,法律服務團成員深入了解企業的經營模式和日常經營中防范法律風險的具體做法,就企業提出的如何區分勞動合同、勞務合同和勞務派遣合同,勞動合同及相關資料的保存時限,電子數據有無法律效力等問題進行專業講解。
在某電力公司,法律服務團成員會同公司負責人就企業職工家屬提出的職工工傷(亡)賠償要求等事項,進行面對面溝通協商,從工傷申請、認定條件、賠償標準等方面釋法析理,進行專業法律分析,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服務團不僅為我們提供了精準的法律指引和法律幫助,還拓展了我們的經營視野和思路,為我們帶來了法律的‘春風’。”園區企業負責人對此十分贊賞。“過去,企業對法律服務需求強烈,但不知該去找誰,也擔心負擔不起咨詢費。如今,律師免費把法治體檢送上門,為企業精準‘把脈開方’。”合肥市民營經濟法律服務團相關負責人說。
據了解,法治體檢圍繞法治環境保障、公司治理結構、風險防范化解等方面內容,組織律師通過實地走訪、座談討論、咨詢問答、在線服務等方式,了解企業有關產權保護、參與市場競爭、使用生產要素等方面政策措施執行,設立登記和主體資格,制定企業章程和重要規章制度等情況,在此基礎上,查找企業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對癥下藥開具“處方”。“法律服務團入企開展法治體檢,是不斷完善企業經營管理機制,促進企業依法決策、依法管理、依法維權的一種有效方式。”省司法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法律“管家”助企長效常治
今年10月,安徽晶宮控股集團有限公司4名法務人員持證上崗,標志著阜陽市首批民營企業公司律師申請許可獲得通過。
公司律師是指在企業內部專職從事法律事務工作,為企業內部提供法律服務,并依法取得公司律師執業證書的從業人員。在民營企業設立公司律師,一方面有助于企業將法律風險控制關口前移,及時有效防范風險,切實保障企業高效穩定經營;另一方面,法務人員持證上崗,大幅提升了企業法務的職業認同感、歸屬感、自豪感,激勵員工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工作。
阜陽市司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該市還將會同公司律師所在單位,建立公司律師檔案,把民營企業公司律師年度考核、表彰獎勵、處罰懲戒、參加培訓等情況計入檔案,同時致力于探索發揮公司律師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職能作用,堅持多領域發展和培養法治人才,為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和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法治營商環境。
今年,我省已有6家民營企業申請公司律師試點,已有50名從事民營企業法律事務工作的員工通過公司律師審批確認。“今年以來,我們結合‘新春訪萬企、助力解難題’活動,同步開展‘法律服務進萬企’主題幫扶活動,這既是司法行政機關發揮職能作用,有效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律師行業為民辦實事的重要實踐體現。”省司法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為探索法律為企服務新路徑,我省開展的“法律服務進萬企”活動,以市、省直管縣(市)為單位,建立完善律師與企業結對聯系制度,每名結對聯系律師舉辦法律政策宣讀或法律培訓至少1次;在進行調解或代理仲裁、代理訴訟時,實行“一案一律師、大案一團隊”,提供“點對點”精準法律援助。同時,發揮企業法律顧問作用,督促指導相關轄區律師事務所組織律師對各自所有企業顧問單位,開展“一對一”“點對點”法律服務,每名結對律師對所聯系企業深度法律體檢至少開展1次至2次。
今年以來,我省累計組織5000多名律師,實地走訪企業1萬余家,開展各類培訓4000余場次,梳理法律風險點1萬余個,提出法律意見建議1.5萬余條,撰寫法治體檢報告4200余份,協助企業依法依規申請政策支持900余件,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信息來源:中安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