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浩蕩春風吹人醒,聲聲擂鼓又催征。2月22日,安徽省科協第十一次代表大會即將拉開大幕。新春伊始,我省吹響了激發創新活力,建設科技強省的第一聲號角。
在剛剛過去的五年,安徽省科協服務科技工作者成果豐碩、助力科技創新成效顯著、科學普及工作提質增效,公民科學素質穩步提升,是主動而為、砥礪奮進的五年,為奮力譜寫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新篇章注入強勁的“科協力量”。
擦亮“科創安徽”服務品牌
安徽這個創新省份,承載了人們對科技創新最為熱切的期待。我省大力開展創新助力行動,服務創新驅動發展進取有為,營造生機勃發的“創新雨林”,將“科創安徽”的服務品牌越擦越亮。
這五年,全國學會科技服務“入皖行動”形成協同創新長效機制,40多家全國學會與我省相關市縣開展“會地”合作。銅陵、蕪湖“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建設成效顯著,20多家全國學會服務兩市重點產業發展,“科創中國·銅陵分平臺”建成運行,省科協與銅陵市政府啟動戰略合作,成立銅基新材料、機器人等產學研聯合體。同時推進7個“科創安徽”試點城市(園區)建設,構建節能環保、新材料等11個“科創安徽”科技服務團,新一代信息技術等6個協同創新聯合體、28家省級學會服務站的“團—站—體”服務體系。
省科協全力架“橋梁”、織“紐帶”,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科創安徽”平臺,加速科技經濟融合,吃到創新“紅利”,科技經濟的“水乳交融”正逐漸深入。
“我們打造‘科創安徽’服務品牌,進一步發揮科協組織在促進科技經濟融合中的協同樞紐作用,積極搭建平臺,完善創新網絡,匯聚創新資源,激勵科技工作者創新創造,營造創新生態。”省科協相關負責人說。
厚植科技人才創新沃土
人才是第一資源。誰擁有一流創新人才,誰就能在科技創新中占據優勢。五年來,省科協堅持把科技工作者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全力打造科技工作者之家,為科技創新厚植人才成長沃土。
我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制定落實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建設的12條措施,努力將科學家精神薪火相傳。
一組數據成為我省凝聚科技人才力量的生動注腳:五年來,我省7人榮獲中國青年科技獎,2人榮獲全國創新爭先獎獎章、9人榮獲獎狀,2人榮獲中國科協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轉化獎。10名青年才俊在青年科技人才托舉計劃中脫穎而出,“英才計劃”每年培養40名優秀中學生,高校科學營活動追蹤服務3530名營員,10萬余名中小學生參加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活動。從科技主力軍到后備力量,我省努力打造高水平、多層次的科技人才隊伍。
這五年,省科協聯合省人社廳表揚17名安徽省優秀青年科技人才。支持省氣象學會等16家省級學會設立科技獎項。全省學習宣傳“最美科技工作者”先進典型4000余人次,6000余家單位參與活動,覆蓋科技工作者千萬人次。開展“創新達人”宣講活動,遴選200名企業“創新達人”,開展“江淮科技英才”系列宣傳活動。人才活力競相迸發。
筑牢全民科學素養根基
創新綻放于科學的土壤,提升全民科學文化素質離不開科學普及的力量。
省科協學習貫徹《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深入落實我省實施方案。牽頭實施科學素質綱要,16個設區市制定市級方案。同時升級“科普安徽”平臺,搭建兩微、抖音、快手等新媒體矩陣,培養打造113名“科普網紅”,科普組織力進一步增強。
科學素質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日積月累所得。一方面,一系列科技活動周等主題科普活動此起彼伏地開展,省百所高校百萬大學生科普創意創新大賽、百名專家鄉村學堂講科普、青年科普創新實驗暨作品大賽等品牌活動方興未艾,省科學家企業家協會“安徽科技大講堂”、省全科醫學會“醫康平安”大講堂、“黃山自然講堂”等科普活動蓬勃開展。
另一方面,全省22家科技館免費開放,10套流動科技館在59個縣(市、區)巡展,38輛科普大篷車基層巡展4000余場次,建設29座農村中學科技館,服務公眾30萬人次……科學知識逐漸“飛入尋常百姓家”,不斷滿足公眾的高質量科普需求。
2022年我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2.8%,居全國第十位,較2018年提升4.33個百分點,位次提升1位。五年來,全省注冊科技志愿者數、組織數、開展活動數、品牌項目數均居全國第一,科普信息員總數全國第一、科普傳播量全國第二。(記者 徐慧媛)
信息來源:中安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