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考察調研時指出,要深入發掘歷史文化資源,加強歷史文化遺產和紅色文化資源保護,打造具有鮮明特色和深刻內涵的文化品牌。南開區古文化街,是天津最早的經濟、文化、商貿聚集地。這里既是老城中心,保留了各色傳統建筑,又是當地傳統文化的聚集地。
“歷史文化遺產是城市一筆偉大的文化財富,保護好傳統街區就是保存了城市的歷史和文脈。”南開區紀委監委相關負責同志介紹,當地紀檢監察機關把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區域文化產業發展作為監督重點,多次深入古文化街、老城博物館、鼓樓商業街等地,以“清單化管理+全過程監督”方式,分任務、分領域、分階段對歷史文化街區改造和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維保修繕等工作開展監督,推動全區各級黨委(黨組)和相關職能部門落實好歷史文化保護責任。
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重視歷史文化保護傳承,是為了守護好中華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脈。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多次對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全面提升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水平,為紀檢監察機關監督護航指明方向。
位于重慶萬州的天生城遺址是構建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重慶段)的重要組成部分。得益于有序開發,周邊文旅商業街區自建成開街以來,游人如織。
文物活化利用帶來了經濟效益,也增大了文物建設性破壞、保護不到位等風險隱患。為此,萬州區紀委監委推動區文物局采取優化完善制度規范,細化文物安全管理考核、強化經費保障等措施,加強不可移動文物巡查和日常維護管理。同時,聯合區文化執法支隊,不定期開展走訪檢查,了解相關部門履職盡責、落實文物巡查看護制度情況。
上海嘉定也面臨同樣考驗。西門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作為嘉定新城重點打造的示范樣板區,街區內14處文物的保護工作備受區紀委監委的關注。“我們在嚴查破壞文化遺產等不作為、亂作為現象之余,持續跟蹤不可移動文物保護情況,以提升監督精準度。”該區紀委監委第二監督檢查室主任張紅霞告訴記者,紀檢監察機關積極運用數字化、信息化手段為西門的煥新和重振監督護航。以正在修繕改造的區級不可移動文物“秀野堂”為例,先對建筑本體和周邊環境進行動態數據采集,形成數字化“監督檔案”,再利用基層小微權力信息化監督平臺,實時監督文化遺產項目建設安全。
文化遺產保護利用需投注大量資金。成功入選2023年度江蘇省城鄉建設發展專項資金(歷史文化保護利用和城市特色風貌塑造)項目名單后,西涇岸歷史文化街區改造(宜養樂居)獲得4000萬元專項資金補助。為確保資金專款專用、用在刀刃上,常熟市紀委監委駐市住建局紀檢監察組對照項目藍圖規劃,同步監督項目推進和資金管理使用情況。此外,還分階段梳理問題清單,提出改進建議,推動相關部門強化建章立制,規范資金使用流程,提升專項資金使用效率。
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涉及領域廣、專業性強,重點部門、關鍵環節、關鍵人員能否正確履職關乎工作成效。浙江省龍游縣共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207處,其中國保單位7處,省保單位37處,縣保單位163處。為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落到實處,該縣紀委監委開展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督查,著力糾治在貫徹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重要決策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日常管理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擅自拆毀、破壞歷史文化遺產,侵占、挪用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經費,在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招投標和工程建設中營私舞弊、收受賄賂等7類問題。去年以來,通過32次文保質量和工地安全檢查,發現文物修繕不及時、消防設施配備不到位、巡查防護頻次不足等問題37個,截至目前已督促整改34個。
在做好文化遺產保護、管理的同時,還需加強傳承和利用。記者了解到,近些年,四川省古藺縣紀委監委著力挖掘本地紅色文化資源中廉潔因子,將紅軍在古藺期間發生的31個廉潔故事拍攝制作成微視頻,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紅色廉潔文化,傳承和弘揚革命先輩廉潔為民情懷。(記者 陳瑤)
信息來源:中安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