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2月20日,全省農業農村局長會議在合肥召開,大會總結2023年農業農村工作,研究部署2024年工作。
2023年,安徽錨定高質高效的農業強省建設目標,謀劃出臺了實施“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意見、千億斤糧食產能建設意見和規劃、“秸稈變肉”暨肉牛振興計劃意見和規劃、皖北綠色食品產業集群建設方案、深化農村改革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搭建起推進農業強省建設的“四梁八柱”。全省農業農村系統篤行不怠、勇毅前行,有力應對“爛場雨”等多重挑戰,保持了農業農村發展穩中向好、穩中有進的勢頭,農業大省“金字招牌”越擦越亮。集中力量解決了一批農民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開展農村宅基地、承包地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共化解矛盾糾紛5270件、占排查總數的95.7%,群眾滿意度持續提升;已辦結省營商環境為企服務平臺留言127件、辦結率96.2%,企業滿意度98%。
去年,省農業農村廳創新開展“新農人下午茶”活動,共舉辦肉牛、糯稻、食用菌、大豆、生豬、種業等6個專場,“真刀真槍”為新型經營主體排憂解難。創新成立全國第一家省級新農人協會。目前會員多達400余人,為各類新型經營主體服務鄉村振興搭建了交流平臺。創新實施全省基層農技推廣人才定向培養計劃,2023年,安農大等5所高校共招錄333人、錄取比例5.9%,報考人數超5600人,最高分618分,超很多211高校分數線。創新開展“農民職稱”評定,共評定鄉村振興技術人員近萬名,大大提高了鄉村人才榮譽感和社會影響力。
據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汪學軍介紹,過去一年,安徽農業農村多項工作走在全國前列。5項工作居全國首位。長江禁捕退捕工作是全國唯一連續三年獲綜合考核優秀等次的省份;水稻種子出口量連續5年居全國首位;全國有機農產品基地38個、居全國第1位;家庭農場突破30萬家、居全國第1位;高素質農民發展水平連續四年蟬聯全國榜首。有6項工作居全國第一方陣。糧食總產830.16億斤、實現“二十連豐”;農民收入增速8%、居全國第9位;高標準農田占比達75.2%,比全國高20個百分點;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5%、高于全國10個百分點;秸稈綜合利用率和畜禽資源化利用率分別達93%、83%,均高出全國5個百分點;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6.5%、比全國高3.5個百分點。2023年,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全國黨委農辦主任座談會、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現場推進會等10多個全國性會議上,我省都作了典型發言。
就如何落細落實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本次會議提出實施“1239”行動。 “1”是錨定一大目標:建設高質高效的農業強省。“2”是圍繞兩大板塊:一塊是以糧食安全為重心的農業生產,另一塊是以鄉村發展建設治理為重點的鄉村振興。“3”是聚焦三大任務: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農業高質量發展;以處理好農民與土地的關系為主線,全面深化農村改革;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中心,推動實現共同富裕。“9”是實施九大工程:“千億斤江淮糧倉”建設工程,“菜籃子”產能提升工程,農產品加工業提檔工程,農業綠色發展工程,“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鄉村治理提效工程,農業科技創新工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工程,農村改革提質工程。(記者 彭旖旎)
信息來源:中安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