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已經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而數據資產化是挖掘數據潛力的核心環節。2024年10月,我國首張數據產權登記證書在安徽誕生,緊接著,安徽以這張證書為擔保,又成功發放了全國數據產權統一登記體系下的首單數據資產擔保貸款。那么,從“第一證”到“第一單”,從冷冰冰的信息記錄到熱騰騰的流動資金,數據是如何完成這趟蛻變之旅的呢?

新年伊始,馬鞍山市天創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有限公司的林業巡檢無人機正式交付使用。公司負責人劉帆介紹,像這樣的無人機站點他們已經建好了8個,巡檢范圍覆蓋了當地90%以上的山林。這個項目也是天創公司把數據資源轉化為數據資本,再投入到數字產業當中的第一個項目。

馬鞍山市天創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有限公司 執行董事 劉帆
我們公司獲得了全國首張數據產權登記證書,我們就用這個證書作擔保,從銀行獲得了全國數據資產擔保貸款的“第一單” 100萬元,拿到貸款以后,我們又立刻投入到無人機林業巡檢項目里面。

從申請第一張證書到拿到第一筆貸款,再到投入生產,這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故事?馮旭,是天創公司所在地馬鞍山市含山縣數據資源管理局的工作人員,也是劉帆的老朋友。去年的8月16號,他接到了劉帆的求助電話。

馬鞍山市含山縣數據資源管理局 工作人員 馮旭
劉帆講,他們下半年想在農林項目上,投一個無人機的新的應用場景,但是缺少現金,也沒有更多的抵押物,從銀行不容易貸到款,就想問問他們手上積累的數據能不能當成抵押物。

將數據作為抵押物,這并不是劉帆一時興起的想法。2012年從安徽農業大學農學院畢業后,劉帆回到家鄉成為一名農業經理人。2018年,他創立了天創公司,專注于使用無人機提供農業社會化服務。6年來,他們在運營過程中有意識地收集、整理和保存了大量無人機在農業服務中的應用數據。

馬鞍山市天創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有限公司 執行董事 劉帆
我們當時就開始收集影響農業無人機病蟲害防治的這些關鍵數據,比如說飛行的速度、農藥噴施的流量,可能我沒想到后面的數據價值,但是我們知道數據是一個重要的生產要素。

數據要成為抵押物,就必須實現資產化,而數據資產化的首要步驟是明確數據產權。但如何進行數據產權的確權和登記,這讓從業多年的馮旭也犯了難。

馬鞍山市含山縣數據資源管理局 工作人員 馮旭
我們從來沒有做過,我們就向市局的專家咨詢,他們說當時全國還沒有數據產權登記的先例,但是他們也給了我們很多有價值的建議。

馬鞍山市數據資源管理局數據資源科 科長 夏琦
(2024年)國家數據局提出,要進行全國數據產權統一登記體系改革試點,我們當時感覺這個事情就會很快地推進,所以我們當時就建議含山縣數據局馮旭他們,先集合技術、法務、財務等多方面的專業團隊,先把企業的數據資源進行全面的梳理。

馮旭立刻組建了9人團隊,開始幫天創公司盤點、梳理數據。

馬鞍山市含山縣數據資源管理局 工作人員 馮旭
我們在天創農業一共收集了11萬條數據,但是我們發現其中有一部分數據結構不太完整,或者存在著產權不清晰的問題,我們團隊就在商量之后,對其中部分數據進行了剝離,最終保留了將近4萬條數據,準備進行確權登記。

在馮旭、劉帆他們緊鑼密鼓地整理公司數據時,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傳來:安徽省被國家數據局選為首批開展全國數據產權統一登記體系改革的試點省份之一。緊接著,安徽省數據交易所在去年9月20號正式成立,成為省內首家官方認可的數據產權登記機構。安徽省數交所成立當天,負責數據產權登記工作的徐濤就收到了天創公司發來的咨詢信息。

安徽省數據交易所 數據產權登記業務負責人 徐濤
既高興,壓力又大。因為我們交易所才剛剛成立,馬上就要辦理第一筆數據產權登記業務,從內心角度來說,肯定很高興,但具體怎么去干?還是沒有十足的把握。因為整個事情是全國的一個改革試點工作,在整個全國范圍內也沒有相關的一個成熟案例可以進行借鑒。
信息來源:中安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