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新氣象。
近日,記者來到位于蕪湖市鳩江區的安徽華誼化工有限公司的廠區,這家煤化工企業正值生產旺季。
往年這個時候,一個問題有多個部門檢查,一個部門可能多次上門檢查,而去年底到今年初的這段時間里,該企業只迎來了一次綜合檢查。
據介紹,這次綜合檢查由鳩江區司法局牽頭,應急管理、生態環境、公安、消防、住建、市監等部門聯合上門,對照清單一一檢查。一個上午,所有執法檢查全部完成。
“綜合查一次”改革,對于企業來說,帶來了啥?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
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為企辦事就是為自己辦事,企業發展就是地方發展。打造好的營商環境,實質上就是在服務企業方面,一錘接著一錘敲,一步一個腳印往前推,夯實“硬支撐”,奏響“奮進曲”。
在現實中,行政執法面廣量大,一頭連著法治政府,一頭連著企業百姓。
如何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合理配置執法力量,切實解決部門間存在的“多頭執法、重復執法、交叉執法”等現實問題,不僅是應有之義,更是企業和群眾高度關注的話題之一。
換而言之,如何精準做到既監管到位又服務溫馨?
在這個大背景下,“綜合查一次”改革成為有效破解之道。
啥是“綜合查一次”改革?
簡單來說,就是過去自掃門前雪,各查各的,現在聯合執法,進一次門,查多項事。
通過對被檢者涉及重點監管領域的事項集中“打包”,多部門“進一次門、查多件事”,避免重復執法、多頭執法等問題發生,減輕企業負擔,群眾滿意度大大提升——“綜合查一次”改革讓企業吃了一顆定心丸。
思路決定出路——組團式執法、探索運用“檢查碼”,試點推行標準化檢查清單、建立企業分級分類監督制度……這些探索都是旨在進一步暢通政府與企業的良性雙向溝通渠道,引導企業逐步實現規范化管理,杜絕了執法檢查隨意性。
近距離觀察,“綜合查一次”改革,最終都指向一個目標,就是通過部門協作,實現“一降兩增”:即降低執法頻次、增強執法質效、增強企業滿意度。同時,創新拓展非現場監管場景,主動發現和識別違法違規線索,督促企業自查自改,讓企業“無感檢查、有感服務”。
數據統計,2024年6月份以來,蕪湖市實現了“進一次門、查多項事、一次到位”,走訪企業1434家次,減少企業迎檢2305次,較改革前入企檢查次數減少了61.6%,最大化解決執法擾企問題。
從更大的視野看,“綜合查一次”,不僅僅只是執法的具體變化和新氣象新風景,更是從底層邏輯上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對企業做到無事不擾、有事必辦,讓企業聚焦生產經營,提升產能效能。
金杯銀杯不如群眾口碑——從多次重復檢查,到“綜合查一次”,從“減負”到“增效”,變的是執法方式,不變的是服務初心,凸顯出的是行政執法理念的鮮明轉變,有力度、顯溫度。不僅實實在在縮短了檢查周期,提高了監管質效,同時也打破了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更好地為企業提供心貼心的服務,讓企業輕裝上陣、放開手腳、拼搏奮進。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我們樂見更多的改革惠及企業和群眾,助推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激活江淮大地高質量發展“一池春水”!
信息來源:中安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