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滁州2月25日電 (記者周坤)“不出社區門,在家享天倫”,這或許是很多老人們的理想生活。眼下的安徽省天長市,“科技+養老”正融入“15分鐘養老服務圈”,把這種理想帶入現實。讓老年人享受更高質量的智慧養老服務,是這座城市最溫情的守護。
2月22日,記者走進天長市千秋街道千秋社區的陳奶奶家中,智能床墊、智能手環、浴室防滑墊、扶手等適老化改造設施一應俱全。

經過適老化改造后的衛生間,配備了扶手、座椅等設備。人民網記者 周坤攝
今年77歲的陳奶奶患有帕金森綜合癥,行動不便,家中各類設施比較老舊。為安全考慮,家人今年申請了適老化改造。
“以前上廁所,蹲在上面站不起來,現在裝了扶手,方便多了。”陳奶奶高興地說,“還不止這些,政府還免費安裝了智能床墊、緊急呼叫器等智能監測設備,發生意外,設備還會報警,真管用!”
就在半年前,陳奶奶在家午休,期間上廁所時不慎摔到,一時間沒辦法起身。關鍵時刻,智能床墊監測到老人長時間離床,于是在千秋社區的智慧養老服務中心上,工作人員收到提醒后,立刻聯系陳奶奶及其子女,及時將摔傷的老人送往醫院。
“獨居老人最怕發生意外,全天候看護又要付出較高的人力成本,而當前的信息化手段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思路。”千秋社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依托智慧養老服務平臺,不斷加強部門統籌、資源鏈接,在織起一張四級應急響應守護網絡。

社區志愿者正在給老人家里安裝智能床墊。人民網記者 周坤攝
在這個網絡背后,是天長市通過“研地合作”構建智慧養老體系,與滁州大健康與養老產業研究院開展合作,依托研究院開展智慧養老應用,構建養老技術體系。
在千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一位工作人員正在通過健康管理平臺監測老年人的身體狀況。他介紹道:“我們的智慧養老體系通過智能感知網絡和共享數據平臺,實現了對老年人的全方位監測和管理。這大大提高了我們的服務效率和質量。”
天長市民政局負責人董劍超表示,“互聯網+”提升了信息服務水平,依托現有大數據平臺,以滿足居家老年人醫療服務需求為前提,為居家失能(含失智)、慢性病、高齡、殘疾等行動不便或確有困難的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上門巡診等居家醫療服務,實現“互聯網+醫療健康”“互聯網+護理服務”。
夕陽無限好,不為黃昏愁。當越來越多的科技手段應用到養老服務中,天長市的居家養老變得越來越智慧化、科學化、便利化,讓“頤養天年”在這片土地成為美好現實。
信息來源: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