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也是把握一種思想理論根本立場和價值取向的立足點。中國共產黨自從成立以來就秉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家事國事天下事,讓人民過上幸福日子是最大的事。”廣大黨員干部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關懷和諄諄囑托,不忘為民初心,站穩(wěn)人民立場,答好“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這個關鍵問題,為人民幸福奮勇拼搏、砥礪前行,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筑牢“我是誰”的身份根基,把人民之利舉過頭頂。政之所興,在順民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產黨就是為人民服務的,就是給老百姓辦事的。老百姓的幸福就是共產黨的事業(yè)。”初心,熠熠生輝、永不磨滅;使命,代代傳承、催人奮進。因此,廣大黨員干部要把親民愛民的初心融入血脈,厚植“不帶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為人民”的高尚情懷,領悟“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的深刻內涵,把“為民造福”作為畢生追求,盡心盡力解決人民群眾最迫切、最緊要、最關鍵的利益訴求,在為人民謀福祉中不斷實現人生價值。要始終胸懷“國之大者”,與人民群眾同心、同向、同行,用情用力回應群眾期盼,實心實意解決民生難題,敢于擔當、善于作為,做到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難,切實提升群眾幸福感、滿足感、獲得感。
校準“為了誰”的目標方向,把為民之責扛在肩頭。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抓改革、促發(fā)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人民”二字重于千鈞、高于一切。因此,廣大黨員干部要樹牢為民造福政績觀,將群眾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作為檢驗工作成效的根本標準,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出發(fā),不斷推出有“針對性、實效性、長效性”的民生改革措施,做到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進什么,讓人民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要朝朝暮暮明晰“為了誰”,時時刻刻踐行“為人民”,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深入基層,心系人民安危冷暖,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精準發(fā)力,一事接著一事辦,一年接著一年干,不斷把為民的好事辦好、實事辦實、難事辦妥。
凝聚“依靠誰”的力量源泉,把人民之力握在手中。改革關頭勇者勝,勇氣來自哪里?來自人民的重托、期盼與支持。依靠人民鑄就歷史偉業(yè),是我們黨攻堅克難、贏得勝利的根本保證,也是黨的初心使命的集中體現。“心系群眾魚得水,背離群眾樹斷根。”因此,廣大黨員干部要善用群眾路線這一“制勝法寶”,明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弄懂“依靠人民”背后蘊藏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踐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理念,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主動下沉到基層一線,融入群眾生活。要廣集民意、廣納民智、廣聚民力,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搭建溝通平臺,暢通民意渠道,組織開展各類座談會、意見征集會,借助網絡平臺、新媒體手段,廣泛收集群眾對地方發(fā)展、基層治理、民生改善等方面的“土辦法”“巧思路”,認真梳理出“金點子”,讓群眾真正成為治理的參與者、推動者和享有者。
信息來源:中安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