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促進消費和投資更好結合,加快補上內需特別是消費短板,使內需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和穩定錨。
經濟發展是供給和需求相互作用的過程。“必須統籌好總供給和總需求的關系,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是新時代我們黨做好經濟工作的一個規律性認識。我國擁有超大規模市場和強大生產能力的優勢,14億多人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1.2萬美元、中等收入群體超4億人的規模體量讓我國發展國內大循環具有堅實基礎和足夠底氣。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是著眼我國長遠發展作出的重要部署,為促進經濟高效循環、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奠定重要基礎。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擴大內需的重要論述精神,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采取行之有效的有力舉措促進生產、分配、交換與消費各環節順暢銜接,實現需求側與供給側的雙向協同,進一步釋放我國巨大的內需潛力,扎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奠定堅實基礎。
固本強需鍛造增長主動能。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是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長遠之策,不僅可以減少對外部市場的過度依賴,還能夠依托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吸引到更多全球高端資源,為國內國際雙循環良性互動奠定堅實基礎。2024年,內需對中國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69.7%,繼續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在黨中央擴大內需政策的強有力支持下,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5%,僅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全年帶動相關產品銷售額就超過1.3萬億元,為我國內需的持續擴大提供了堅實支撐。著眼未來,要進一步構建完善的內需體系,通過需求結構的優化升級,倒逼供給體系改革,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推動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各環節的組成要素在循環中迭代升級,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的高水平動態平衡。
融合創新促消費量質齊升。促消費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長遠利益,是推動經濟穩中有進的關鍵。隨著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數據中心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新型消費潛能加速釋放。從網絡消費實現開門紅、春節檔票房刷新影史紀錄,以新能源汽車、綠色家電和智能數碼產品為代表的高附加值商品銷量持續攀升,春運跨區域流動人次超過90億、入境游明顯升溫……開年以來,我國消費市場亮點突出,服務消費活力十足,消費新場景不斷拓展。2月10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支持新型消費加快發展,促進‘人工智能+消費’、健康消費等,持續打造消費新產品新場景新熱點”。著眼未來,要緊扣消費結構升級方向,充分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以品牌創新為引領,提供更多高質量產品和高品質服務,推動“中國智造”更好地服務于廣大消費者,繁榮消費市場。
聚焦未來擴大利長遠投資。投資在當前是需求,在未來是供給。2024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14374億元,比上年增長3.2%,高技術制造業、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7.0%、10.2%,帶動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7%、8.9%。隨著持續加強對創新領域的投資,人工智能、可再生能源、機械電子等技術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果,為實現全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貢獻了突出力量。著眼未來,要聚焦新質生產力發展、區域協調發展、人口高質量發展等戰略方向,擴大高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重點領域投資,發揮好投資對激發內生動力、促進轉型升級的長效作用,以更大力度支持“兩重”項目,為推動重點項目加快落地見效提供有力支撐,同時,建立健全投資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確保實現投資項目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最大化。
信息來源:中安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