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葉鑫,桐城市文化旅游體育局黨組成員、博物館館長,榮獲2023年全省社科普及先進個人。
【人物寄語】
我將傾盡全力,在文博事業(yè)的道路上篤定前行,弘揚好、傳承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3月14日,在桐城市六尺巷景區(qū)內,桐城市文化旅游體育局黨組成員、博物館館長葉鑫身著紅馬甲,背著擴音器,聲情并茂地將六尺巷的故事講給游客聽。
近年來,定期到六尺巷景區(qū)進行志愿講解,已成為葉鑫的習慣。談及緣由,葉鑫說:“希望借自己的講述,讓大家更了解桐城文化,讓六尺巷故事蘊含的‘講求禮讓、以和為貴’傳統(tǒng)美德更深入人心。”
身為桐城本地人,葉鑫自幼便對古街古巷情有獨鐘,常常沉浸于歷史書籍之中。這些童年經(jīng)歷,在他心底埋下了一顆守護文物的種子。
2000年,19歲的葉鑫中專畢業(yè)后,來到桐城市博物館工作。一開始,他被安排到距離城區(qū)十多公里的文和園(張廷玉墓)售賣門票。單調的工作、偏僻的環(huán)境,讓年輕的葉鑫有些失落。“換個角度看,這恰恰是個難得的機會,讓我有充足的時間去學習提升。”葉鑫很快調整好心態(tài),積極面對工作,大量閱讀文獻資料,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
“每一處我都會做上詳細的筆記。”時至今日,葉鑫仍經(jīng)常溫習當年閱讀過的經(jīng)典書籍。
學習,并非停留在書本中。在文和園工作時,一放假,葉鑫就背上包,穿梭在桐城的大街小巷、鄉(xiāng)野村落,探尋文物遺存。每發(fā)現(xiàn)一處,他都認真拍照、詳細記錄。
在這過程中,葉鑫也意識到專業(yè)能力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便通過自學“充電”。拿下自考大專文憑后,他又通過專升本取得安徽大學歷史學本科學歷,為日后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專業(yè)基礎。
在葉鑫看來,參與2007年的全國文物普查工作是他職業(yè)生涯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文物普查需要對全市范圍內的文物進行全面細致的調查、登記和保護。當時,葉鑫跟著專家們翻山越嶺、走村串戶,仔細查看文物的保存狀況,收集關于文物的歷史傳說。
“我不僅學到了專業(yè)的文保知識和方法,更深刻體會到文保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葉鑫說。
隨著工作經(jīng)驗的積累和專業(yè)能力的提升,葉鑫逐漸成長為博物館的中堅力量,2013年擔任博物館副館長一職。
位于六尺巷旁的安徽·中國桐城文化博物館是我省第三家國字號博物館。從最初的博物館主題陳列內容文本設計到建成開放,前后歷經(jīng)五年時間。五年間,葉鑫全身心投入,常常在博物館里一待就是一整天,仔細琢磨每一個細節(jié),力求將桐城文化以最生動、最準確的方式呈現(xiàn)給觀眾。
“桐城文化博大精深,文本設計中最難的就是如何取舍,讓有限的空間呈現(xiàn)豐富的內容。”葉鑫不斷與團隊成員溝通交流,借鑒其他博物館的經(jīng)驗,設計方案一改再改。
2020年底,安徽·中國桐城文化博物館順利建成開放,廣受好評。
“博物館不是文化的孤島,應成為文化傳播的燈塔。”近年來,葉鑫全力推動博物館與社區(qū)、學校等攜手打造“藝術共同體”,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文化盛宴。同時策劃書畫展赴外地展出,制作《文物故事我來說》等節(jié)目在微信公眾號刊發(fā),提升桐城文化影響力。
“未來,我將傾盡全力,在文博事業(yè)的道路上篤定前行,弘揚好、傳承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葉鑫說。
信息來源:中安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