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近期,人民銀行安徽省分行聯合省委金融辦、安徽金融監管局、安徽證監局、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農業農村廳等6部門,發布《金融支持“鄉村產業振興共同發展計劃”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旨在強化金融要素保障,有效推動鄉村產業升級,助力安徽向農業強省邁進。
3月18日,在《金融支持“鄉村產業振興共同發展計劃”實施方案》新聞吹風會上,人民銀行安徽省分行發布并解讀了《實施方案》,聯合發文單位代表發言并提出工作要求,商業銀行代表介紹了落實情況與下一步計劃。

《實施方案》借鑒金融支持科創企業“共同成長計劃”的理念,創新金融服務鄉村產業振興的產品和模式。通過建立浮動利率定價機制完善供應鏈金融服務、深化數字金融賦能、推進鄉村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和應用等舉措,構建銀企長期共贏合作模式推動地方優勢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壯大,促進鄉村產業和金融機構共同發展。計劃在未來五年,力爭全省涉農貸款增速持續高于各項貸款增速,保持全國領先地位,形成“共育一方產業、帶富一方百姓”的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格局,強化產業聯農帶農,促進農民增收。
根據方案,我省將圍繞促進“金融五篇大文章”與鄉村產業振興深度融合,創設“鄉村產業振興共同發展計劃”金融服務模式,探索農業供應鏈金融服務方式,推廣鄉村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應用等方面開展重點工作。
在創新金融服務模式方面,我省將以鄉村產業需求為導向,商業銀行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緊密合作關系,簽訂“貸款合同+中長期戰略合作協議”,開展全面業務合作。同時銀企雙方友好協商,積極探索風險共擔、成果共享的浮動利率調整模式,根據農業產業發展階段合理設定利率明確利率調整機制,精準確定調整錨點、定價標準、變動頻率和支持對象,實現銀企共同成長。此外,構建“1+1+N”綜合金融服務機制,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涵蓋資源共享、品牌培育等的一攬子綜合服務,支持涉農企業融資,助力提升市場競爭力。
在發展農業供應鏈金融方面,我省將發揮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引領作用,將上下游產業鏈成員納入金融支持體系。商業銀行針對整個供應鏈企業提供批量化授信方案,與龍頭企業共同管理貸后風險,保障產業鏈金融穩定。推動供應鏈金融評價創新,從“主體信用”向“數據信用”拓展,開發“脫核”、信用等新型金融產品,尤其是將農產品應收賬款、倉單、訂單融資、物流金融服務等長期難以突破的短板納入支持范圍。鼓勵商業銀行與第三方機構合作,推進“農業保險+一攬子金融產品”試點,提升供應鏈金融數字化水平。
在推廣鄉村信息平臺應用方面,我省將鼓勵商業銀行與全國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安徽)等聯合建模,運用隱私計算技術開發特色金融產品,實現綜合金融服務。積極推動中小微企業支付資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應用,將資金流數據作為授信審批參考,創新信貸產品。支持商業銀行打造數字化一體化平臺,整合數據信息,對接政府公共數據,為產業鏈提供標準化、智能化金融服務,提升金融服務效率與質量。

目前,中國銀行安徽省分行成立專項領導小組,圍繞地方特色完善產品體系,在多個鄉村特色產業鏈中開展創新實踐,為眾多鏈上企業和農戶提供授信資金。光大銀行合肥分行積極服務種業振興,打造富民產業品牌,構建鄉村振興全鏈服務生態。省農信社推動霍山農商行落地支持霍山黃芽鄉村產業振興計劃,通過銀企合作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增收增產,形成可推廣的經驗模式。
金融支持鄉村產業振興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未來,安徽省各相關部門和金融機構將繼續加大工作力度,推動《金融支持“鄉村產業振興共同發展計劃”實施方案》各項措施落地見效,不斷提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能力和水平,為鄉村產業振興和農業強省建設貢獻強大金融力量。
本次新聞吹風會由人民銀行安徽省分行、省委金融辦、安徽金融監管局、安徽證監局、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和省農業農村廳等多部門共同舉辦,中國銀行安徽省分行承辦。(記者 徐慧媛)
信息來源:中安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