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安徽省政府發布批復,同意籌建安徽合肥瑤海等多個經濟開發區,引發廣泛關注。合新聞記者注意到,此次獲批籌建的安徽合肥瑤海經濟開發區分為三個區塊。瑤海區有關部門向記者證實,這是全省首個獲批籌建的跨市省級經濟開發區,這也是“飛地經濟”區域合作模式的一次重要探索。
規劃面積最大 三地共同申報
此次,省政府批復同意籌建的經濟開發區共有4個,分別是安徽合肥瑤海經濟開發區、安徽滁州浦口南譙經濟開發區、安徽滁州頂山汊河經濟開發區、安徽馬鞍山江寧博望經濟開發區。
合新聞記者注意到,4個經濟開發區當中,安徽合肥瑤海經濟開發區總體規劃面積最大,按807.01公頃控制。這個經濟開發區分為三個區塊。
其中,區塊一規劃面積189.28公頃,四至范圍為東至相城路-汊澗路、南至新安江路、西至大眾路-皇甫山路、北至包公大道。
區塊二規劃面積114.12公頃,四至范圍為東至仲景路、南至神龍大道-香巖路、西至龍磁大道、北至元化路-安康路。
另外,區塊三規劃面積503.61公頃,四至范圍為東至一元大道、南至壽春東路、西至勝利路、北至古碑路。
這個消息一經公布,立即引起社會關注。尤其是不少瑤海區市民,興致勃勃地在網絡上對照地圖,嘗試依據四至范圍劃出區塊的具體位置。
不過,讓很多人意外的是,在瑤海區的版圖上,始終無法找到區塊二、區塊三的相關道路。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3月19日,瑤海區有關部門相關人士向合新聞記者介紹,這三個區塊并非都在瑤海區。除了區塊一在瑤海區地界,區塊二在合肥市廬江縣,區塊三則是在六安市金安區。
“這個開發區由瑤海區與廬江縣、六安市金安區三地共同申報。”相關人士向合新聞記者證實,安徽合肥瑤海經濟開發區是安徽省首個獲批籌建的跨市省級經濟開發區。
這也就意味著,今后,安徽合肥瑤海經濟開發區擬按照“一區三園”的方式打造,其中“三園”分別為瑤海園區、廬江園區和金安園區。
省政府要求,有關市人民政府要將開發區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管,按程序履行具體用地報批手續,督促開發區嚴守開發邊界,強化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控制線、城鎮開發邊界控制線等剛性約束,從嚴控制建設用地規模,節約集約利用土地。
創新“飛地經濟”合作機制
一直以來,開發區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相關人士表示,由于多次區劃調整等歷史原因,一直以來,瑤海區沒有省發改委審核認定的省級經濟開發區。
2017年6月,安徽省政府出臺關于促進全省開發區改革和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當中提出,縣(市、區)原則上實行“一縣一區”。
2019年2月,安徽省政府辦公廳下發關于促進全省開發區規范管理的通知。當中再次明確,縣(市、區)原則上實行“一縣一區”。
相關人士表示,瑤海區滿足這一申請條件。
瑤海區位于合肥市主城區東部,面積62.76平方公里,轄1個鎮、11個街道,“七人普”常住人口為86.2萬人,是全國綜合實力、投資潛力雙百強區,安徽省制造業發展綜合十強區。
2017年6月,國家發改委等八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支持“飛地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創新“飛地經濟”合作機制。
2021年3月,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鼓勵探索共建園區、“飛地經濟”等利益共享模式。
按照長三角一體化、合肥都市圈一體化發展相關工作部署,踐行“飛地經濟”合作理念,瑤海聯合廬江、金安三方共同探索協同發展新模式,這是全省“園區共建”發展的創新案例。
相關人士表示,瑤海區與廬江縣、六安市金安區聯手,共同申報省級經濟開發區,符合開發區申報發展的引領性、先行性、創新性。
相關人士認為,建設安徽合肥瑤海經濟開發區有利于探索協同發展新模式,也是“飛地經濟”區域合作模式的一次重要探索,也填補了瑤海區沒有省級經濟開發區的空白。
“飛地經濟”可以推動實現土地、政策、創新等要素跨區域重構,讓“飛出地”的優勢資源和要素輸入到“飛入地”,有效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形成“飛出地”和“飛入地”互利共贏局面。
未來,安徽合肥瑤海經開區的設立有利于促進三方資源信息共享、項目要素流動和功能互補,能有效調整瑤海產業發展空間,破解廬江園區項目落地難題,推動金安園區產業跨越式發展。
相關人士向合新聞記者表示,通過探索“總部+生產基地”等合作模式,有利于破除發展空間限制,有利于加快推動合六同城化發展,助力合肥都市圈一體化高質量發展,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初步選擇三大主導產業
此次,省政府在批復中要求,此次獲批籌建的4個經濟開發區要積極謀劃產業發展路徑,培育壯大優勢產業集群,堅持以發展實體經濟為主的功能定位,聚焦做強做優主導產業。
那么,三個園區分別在不同縣域的安徽合肥瑤海經濟開發區,未來都要做什么?哪些產業會成為重點發展方向?
“整個開發區初步選擇軟件及信息服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三大主導產業。”有關人士向合新聞記者透露,目前,三地當前產業發展方向有重合、有互補。
目前,全省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都處于亟待發展階段,合肥市正在積極爭創“中國(合肥)軟件名城”,同時安徽省和合肥市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等制造業發達。
安徽合肥瑤海經濟開發區選擇軟件及信息服務業作為主導產業擁有廣闊的工業應用場景,區域競爭壓力不大,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大有可為。
相關人士透露,目前,軟件及信息服務業主要集聚在瑤海園區。依托中國網谷“一谷三基地”、安徽省藥品MAH轉化中心等平臺載體,瑤海園區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健康等一定規模的產業聚集,引進樂聚機器人、深城交等重點企業,已簽約的禾豐科技等項目亟需產業承接地。
而廬江園區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為主導產業。目前,已經集聚了光勢能新能源、愛寵生物、吉文汽車零部件等龍頭企業。
金安園區是安徽省政府確定啟動建設的合六(金安)市際合作區,周邊有格恩半導體、科大國創、明天氫能、豪斯特汽車零部件、文軒新能源等一批重點企業,六安大學科技園、安徽工業技術創新研究院六安院相繼落戶金安區,提供了良好的產業基礎和創新生態。
三地合作交流互動頻繁
合新聞記者梳理發現,三地聯合打造經濟開發區并非“一時興起”。
近年來,瑤海、廬江、六安金安三地各個層面的合作交流互動頻繁。
2023年12月20日,合肥都市圈產業對接會在合肥舉行。會上,六安市金安區與合肥市瑤海區、廬江縣就簽訂了合六共建園區框架協議。
當時,金安區政府網發布的公開信息稱,合六共建園區將采取“一區多園”合作模式,金安區、瑤海區、廬江縣三方共同申報創建瑤海經濟開發區,在此基礎上,分別設立金安園區、瑤海園區和廬江園區。
金安區表示,“一區多園”合作模式形成后,將有利于該區打造一流的產業生態,助力金安高質量發展。
去年1月,安徽瑤海經濟開發區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曾對外征求公眾意見。
2024年1月,金安區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2024年,金安區將積極與瑤海區、廬江縣共申共建省級開發區。
去年3月22日,六安市第十六屆桃花節開幕。桃花節上,合肥市廬江縣、瑤海區與六安市金安區共同發布了“合六同城”客源地宣言。
去年7月18日,金安區黨政代表團來瑤海區學習考察。
在座談會上,金安區委主要負責人表示,金安是六安東向發展的橋頭堡、經濟建設的主戰場、開放合作的主平臺,緊鄰合肥、空間廣闊,是瑤海產業近地配套、梯度轉移的最佳區域。
去年8月16日,瑤海區黨政代表團到廬江縣考察。
在這次考察中,瑤海區委主要負責人表示,希望與廬江縣在產業園區共建、文旅產業發展、城市更新等方面加強合作交流,實現更高水平跨區域協調發展。
合肥晚報-合新聞記者 方佳偉
信息來源:中安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