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來,全面深化改革的春風沐浴淮河兩岸,大江南北春潮浩蕩,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的秀美畫卷漸次展開。十一屆省政協傾情履職、碩果滿枝,為江淮大地上這幅秀美畫卷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商之有效“安徽實踐”成果顯
“更好發揮人民政協在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落實黨委和政府、政協共同推進機制,支持人民政協依照法律和章程獨立負責、協調一致地開展工作。 ”新年伊始,省委書記李錦斌在省政協2018年新年茶話會上,對我省人民政協事業發展提出了殷切希望。
不辱使命,不負重望。五年來,十一屆省政協扎實推進協商民主,組織實施43項重點專題協商、對口協商、界別協商活動,9次重點提案辦理協商活動,19項經常性協商活動,協商密度大幅提高,幾乎月月都有協商。
建議案10份,建議63份,調研、視察、考察報告68篇——五年來,省政協協商議政成果得到省委、省政府領導高度重視和認可,省直相關部門認真吸收、采納和運用政協履職成果,一大批真知灼見轉化為推動改革發展、促進民生改善的務實舉措。
回首五年,協商民主作為省政協履職工作的主線越來越明晰,有力帶動各項工作創新有序開展,圍繞《安徽省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安徽省旅游條例》修訂,省政協舉辦兩次重點立法協商活動,協商領域大大拓寬,協商效果不斷凸顯。商之有物、商之有據、商之有理、商之有方、商之有效。協商民主在江淮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形成了鮮明的地方特色,成就了協商民主的“安徽實踐”。
頂層推動構建協商大格局
參天之樹,其必有根;環山之水,其必有源。黨的十八大作出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部署,為人民政協事業發展提供了重大歷史機遇。在機遇面前容不得一絲猶豫和等待,十一屆省政協主動作為,推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落地見效不遺余力。
2013年11月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推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當年底,省政協主動對接省委、省政府制定年度協商計劃,使協商活動有制可依、有章可循。不久后,省委和省政府、省政協三家辦公廳聯合印發了《2014年度重點民主協商活動計劃安排》,并對每項活動的牽頭領導、承辦負責人、實施時間、協商方式和協商成果形式作出了明確規定。
“黨委統一領導、政府大力支持、政協積極承辦、各方分工負責”的協商格局由此開端,計劃共同制定、課題共同確立、實施共同組織、人員共同參與、責任共同承擔的協商機制建立起來。安徽成為全國首個以“三辦”名義印發民主協商活動計劃的省份,中央改革辦《改革情況交流》專門介紹了這一做法。 如今,在安徽,省委書記、省長每年都要牽頭一項協商活動已是慣例,頂層推動業已成為我省協商民主發展的一個顯著特點。
“繡花”功夫精準定位關鍵點
制定年度協商計劃只是第一步,省政協作為協商活動的具體承辦者,從啟動籌備工作到形成協商成果,都做足一番“繡花”功夫。
省政協辦公大樓內,懸掛著一張年年更新的“年度重點民主協商活動流程圖”,圖上的標注“密密麻麻”,一道道橫向的“連接線”貫穿全年。
紅色的三角形圖標,意味著一項活動的開始,同樣顏色的“五角星”則是活動完成的標記。流程圖頂端時間標尺以“月”和“日”為單位,精準“定位”著每一項協商活動的關鍵環節、時間節點和要素配置。面對每年多達20項協商活動的組織籌備,用現代管理方法實現網絡管理,省政協找到了確保各項重點協商民主活動“時間安排不沖突、力量調配不分散、程序環節不脫節”的“門道”,有效提高了工作的系統性和科學性。
這樣的“門道”還有很多,比如,整合民主黨派省委、專門委員會、市縣政協和科研院所等力量開展聯合調研,探索集體調研與分開調研相結合的模式,大大增強了調研參與度和實效。 與此同時,省政協開展民主協商的制度和機制不斷完善。五年來,省委不斷加強對政協工作的領導,先后制定了《關于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協商民主建設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民主監督工作的實施意見》,省政府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支持人民政協履行職能的通知》,為省政協履職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信息來源:中安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