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淮北市杜集區委編辦深入學習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機構編制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鄭柵潔書記批示精神,積極拓展統籌使用機構編制資源的有效途徑,管住盤活用好編制資源,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好服務保障。
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把牢機構編制工作正確方向。機構編制資源是重要政治資源、執政資源,機構編制工作是黨的重要工作。一是貫徹黨管機構編制原則不動搖。牢固樹立黨管機構編制意識,嚴格落實“一支筆審批”和歸口管理制度,凡機構編制事項,由區委編委及其辦事機構一個部門承辦。嚴格執行機構編制報告制度,自覺把旗幟鮮明講政治體現在主責主業上,落實到具體行動中。二是執行機構編制審批規程不走樣。嚴格執行《區委機構編制委員會工作規則》,按照機構編制管理權限和審批程序開展工作,對單位職能配置及調整、股級機構設置、編制配備和使用等事項,由區委編委會集體研究審批。對重大機構改革、副科級以上機構設置及調整等事項,由區委編委會審議,報上級編委審批,切實把黨對機構編制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落到實處。
創新思維主動履職盡責,破解機構編制資源緊缺瓶頸。認清當前機構編制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妥善處理好機構編制“嚴控總量”和“滿足發展需求”之間的關系,在積極向上級機構編制部門爭取編制資源的同時,尋求內部挖潛的有效路徑,以改革思維優化整合機構編制資源,提高機構編制資源使用效益。一是力求科學合理,“定好”機構職能職責。按照“精簡高效”的原則,統籌謀劃、合理設置機構,重點保障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公益事業和促進民生發展等方面。同時,通過科學評估單位職能職責大小,與其他地區同類性質單位編制配備情況進行橫向比對,充分研究論證,定好與單位職能職責相匹配的編制數量,不斷提高機構設置、職能配置和編制規模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二是力求供需平衡,“管住”機構編制總量。嚴格執行實名制管理制度,加強組織、人社、財政等部門的協調配合,及時維護機構編制臺賬和實有人員臺賬,確保機構設立變更、編制增減、人員信息變動當月調整當月更新,為機構編制規范管理做好基礎數據保障;嚴格執行機構限額規定,根據《中國共產黨機構編制工作條例》,黨政機構設置實行限額管理,事業單位設置原則上“撤一建一”;嚴格執行用編審批制度,確需用編進人的單位,需經單位黨組(黨委)提出用編申請,報經區委編委同意后方可進行招聘(錄)、調任人員。按照超編單位只出不進,滿編單位先出后進,空編單位按需進人的原則,全區統籌調控,管住編制總量,管好編制結構。三是力求效益最大化,“用活”有限的編制資源。實行編制動態管理,堅持“瘦身”與“健身”相結合,開展事業單位履職情況評估調研,對職能萎縮、工作任務不飽滿和人浮于事的部門,適當核減編制,對職責強化、工作急需和公益事業發展需要的部門,適當增加編制,做到機構有設有撤、編制有增有減,努力實現編制資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從嚴從實做好監督檢查,強化機構編制管理剛性約束。貫徹編制就是法制的要求,堅持推進機構編制法定化,維護機構編制事項的權威性和嚴肅性。一是強化機構編制“紅線”意識。做好法規政策宣傳,印發《機構編制工作宣傳冊》600余份,積極推動《中國共產黨機構編制工作條例》納入區委黨校(行政學院)培訓課程,促使各級領導干部進一步了解和掌握機構編制政策法規。二是強化機構編制管理評估。深入貫徹執行中央編委《機構編制管理評估辦法(試行)》有關規定,扎實開展機構編制執行情況和使用效益評估試點工作,科學選取3家試點單位,優化評估指標體系,完善評估流程方法,發現問題13條,評估結果作為單位編制資源配置的重要依據。三是強化機構編制監督檢查。鞏固深化第二次全國機構編制核查成果,開展教育、衛生等重點領域專項督查,更新實名庫人員基本信息97條。加大對各單位機構編制紀律的日常監管,對擅設內設機構、超配干部、干部混崗等違規違紀行為嚴肅查處,限期整改,推動機構編制納入領導干部審計和巡察,建立與審計、巡察聯合監督工作機制,形成監督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