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合肥市包河區以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為目標,立足新形勢,貫徹新理念,探索新路徑,群策群力推動編外人員管理向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常態化和制度化邁進,有效促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一、基本情況
包河區自2002年區劃調整以來,短短二十年間,完成從郊區到城區,再到中心城區的轉變,人口從近40萬增加到200多萬,已經發展成為區位優越的“中心城區”、實力雄厚的“第一城區”、生態宜居的“和美城區”和跨越趕超的“現代城區”。伴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大量外來人口、企業單位、社會組織涌入,基層公共事務不斷增多,群眾服務需求日趨多元,管理事項和服務內容呈幾何式增長,體制內人員已無法滿足工作需要。在此背景下,一些單位安排編外人員參與公共管理服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工作任務增加和用人需求不足之間的矛盾。編外人員也逐步成為黨和政府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重要力量,為完善基層治理、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但同時,編外人員招聘多頭管理、待遇標準不一等問題也日益凸顯、亟需解決,積極做好編外人員的制度化、規范化管理已成為促進包河區快速發展的關鍵環節和重要保障。
為此,近年來,包河區在多層次深入調研、多維度交流論證、多渠道聽取意見的基礎上,立足現實形勢,勇于探索創新,大膽嘗試員額制管理模式,著力在建立制度、完善機制、嚴肅紀律等方面狠下功夫,既依法保障了編外人員合法權益、構建了和諧勞動關系,又有效控制政府運行成本,提高工作效能,實現基層科學治理、精細治理、高效治理。
二、主要做法
(一)堅持問題導向,在建章立制上形成閉環
圍繞解決編外人員類型多樣不協調、管理制度不完善、進出渠道不規范、人員管理不嚴格、待遇標準不統一等5大類問題,在全區—區直—街鎮、大社區三個層面上形成了制度的閉合環路,以完善的體制機制,逐步形成齊抓共管的長效機制。
在全區層面上,包河區于2017年5月制定出臺了《包河區機關事業單位編外人員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編外人員管理辦法》),對編外人員管理的相關問題進行統一規范。2020年3月至12月,針對編外人員管理中日漸凸顯的各類問題,結合近幾年比較成熟的經驗做法,統籌推進“當下改”與“長久立”工作,重新修訂并印發《編外人員管理辦法》,對編外人員的招聘、管理、考核、待遇、退出等問題進行系統規范和明確,為規范編外人員管理工作提供基本遵循。
在區直層面上,積極穩妥推進區直編外人員管理改革工作,制定出臺《合肥市包河區直機關事業單位編外人員薪酬待遇實施辦法(試行)》,將區直機關事業單位編外人員按崗位分為專業技術輔助崗、技能輔助崗、執法輔助崗、管理輔助崗等四類進行分類管理,進一步明確區直編外人員的日常管理、薪酬標準、考核要求等,形成規范管理的合力。
在街鎮層面上,圍繞“建設一支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服務水平高的專職社區工作人員隊伍”的目標,研究制定《包河區加強專職社區工作人員隊伍建設暫行辦法》“1+5”系列文件,建立社區工作人員“四崗十八級”管理體系,努力為優秀同志搭臺鼓勁、激勵干事,以更好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
(二)注重守正創新,在員額制管理上加強探索
堅持“嚴控總量、滿足急需,核準使用、規范管理”的原則,按照“分類統一基數,據實調控系數”的思路,分級分類核定編外人員員額,明確使用編外人員的程序和要求,以提高用人審批效率和人員管理的靈活性,實現規范化、制度化、精細化管理,為進一步提升基層治理水平,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格局奠定堅實基礎。
一是深入調研,切實摸清“底數”。大力發揚一線工作法,累計深入33家單位開展調研座談50余次,就編外人員職能任務履行、人員配備規模、反映訴求熱點等問題進行探討交流,切實摸清了底數和現狀,明晰了方向和目標,找準了工作切入點,為規范管理、完善制度提供了可靠的數據支撐和事實依據。
二是分門別類,合理確定“基數”。結合各單位“三定”規定、權責清單等職能任務需要和街鎮區劃情況,區分不同類別,細化核定標準,合理確定各單位編外人員員額制基數,確保其科學性、合理性和實效性。
三是統籌兼顧,科學調控“系數”。根據各單位職能任務增減以及街鎮轄區面積、人口數量、管理幅度、居民構成及特定人群服務對象等情況,所有單位劃分為一類單位、二類單位、三類單位三個類別,分類確定調整系數,采取基數乘以調整系數的計算方法,最終核算出各單位編外人員員額總數。
四是著眼發展,動態調整“總數”。建立員額核定動態調整機制,結合全區重點任務、重點建設項目等實際,原則上每三年調整一次總員額數。遇有機構改革、職能劃轉、區劃調整等情況,經區委編委研究審核后適時調整員額總數,以更好助推全區經濟社會發展。
(三)多措并舉發力,在機制運行上持續優化
緊盯編外人員管理這個專題持續用力,加強部門間溝通協調,持續優化運行機制,主動作為,多點發力,既有效滿足各單位用人需求,又實現了控制編外人員隊伍總體規模的預期目標,推動編外人員管理科學、正規、有序。
一是完善進出機制。在人員進入方面,嚴把人員入口關,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則,按照德才兼備、人崗相適的用人標準,采取“聘補結合”的方式,落實制度要求,加大審核力度,精簡工作環節,實現人員梯次遞補、工作無縫銜接。在人員退出方面,落實《勞動法》等法律法規,明確辭職辭退要求,進一步打通人員退出的堵點,破解“人員能進不能出”的困局,形成各方面人才合理流動的良性循環。
二是落實獎懲機制。從嚴落實管理制度規范、薪酬待遇改革等系列舉措,推動人員定崗定資,注重發揮考核的“指揮棒”作用,建立薪酬待遇動態調整機制,激發編外人員立足崗位、干事創業的活力和激情,全面提升編外人員的綜合素質和為民服務能力。對在街鎮工作滿三年的優秀勞務派遣人員,根據工作需要,在額度范圍內,經規范程序可以轉崗為專職社區工作人員,轉崗比例原則上控制在本單位勞務派遣人員的10%以內,進一步打破了體制機制壁壘,暢通了職業發展通道,激發了人員立足崗位、干事創業的內生動力。同時,堅持從嚴從緊的要求,對5家問題突出單位上門督促整改,對1家事業單位進行了專項人事審計,真正讓制度長“牙”、讓禁令生威。
三是理順管理機制。圍繞解決全區各類協理(管)員種類繁雜、多頭管理等四大類問題,周密組織各類協理(管)員統計及下劃工作,將8類12種協理(管)員共517名人員下劃至各街鎮管理,進一步理順了人事關系、完善了管理制度。
三、取得成效
(一)進一步精簡了環節,實現高效化審批。從橫向維度看,實行員額制管理模式,變多頭管理、條塊管理為統一的總量控制,既嚴格落實制度要求,有效控制編外人員數量的無序增長,又壓縮了工作環節、簡化了審批程序,有力、有效滿足各單位用人需求。從縱向維度看,實行員額制管理模式,變年度申報為聘補結合,既有利于構建更加合理穩定的人員隊伍結構,又縮短了時間跨度、提高了審批效率,更高效益、更高品質滿足企業群眾日益優質高效的服務需求。
(二)進一步優化了模式,實現體系化發展。堅持政治上關心、工作上支持、待遇上關愛、生活上關懷,圍繞編外人員體系化發展的目標,在規范勞動用工、加強日常管理、完善考核機制、強化教育培訓、評優表彰激勵等方面進行全面系統規范,優化職業成長體系、薪酬保障體系、能力提升體系、職業認同體系,培養造就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結構合理、群眾滿意、組織放心的編外人員隊伍。同時,打通職業發展通道,打破勞務派遣人員晉升天花板,樹立“有為者有位”的鮮明導向,堅定了社區工作人員扎根基層、奉獻社區、服務居民的信心。
(三)進一步規范了程序,實現制度化管理。強化創新思維,堅持試點先行,以推行專職社區工作人員員額制管理為探索,形成合理核定員額、劃分崗位等級、加強管理考核、暢通進出機制的規范程序,并在全區推廣應用。同時,系統梳理相關問題,固化好的經驗做法,通過修訂并重新印發《編外人員管理辦法》等一系列的舉措,明確編外人員使用的時機、標準、程序及管理要求等事項,進一步規范程序、健全機制,推進全區編外人員管理工作向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常態化和制度化邁進。
四、經驗啟示
作為人口輸入大區的合肥市包河區,在編制嚴重緊缺的前提下,基層編外用人是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和完善基層治理的重要保障,應順應客觀形勢和時代發展的要求,積極研究編外用人制度的發展規律,研究其與編內用人制度的密切配合方式,促使編內、編外管理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竭力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一)多方位配套政策,完善制度體系,是實現規范化管理的基礎。包河區制定出臺《包河區加強專職社區工作人員隊伍建設暫行辦法》“1+5”系列文件,修訂完善《編外人員管理辦法》等,通過完善體制機制來打破“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現狀,破解“招不來、留不住、流動大”的難題,解決“崗責不等”問題,樹立“績效掛鉤”導向,嚴格規范編外人員的崗位安排與任務分工,贏得工作人員對單位的認同感、歸宿感,滿足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需要,充分挖掘工作潛能,提高工作飽和度和“人均產出”,努力為優秀同志搭臺鼓勁、激勵干事,以更好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
(二)多部門聯調聯動,形成工作合力,是實現規范化管理的關鍵。編外人員管理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系統的工程,需要多部門聯調聯動、同向發力。包河區建立了專職社區工作人員隊伍建設統籌協調機制,在區委編委統籌安排下,紀委監委、組織、編辦、民政、財政、人社、審計及各主管部門、用人單位嚴格落實制度要求,細化管理制度和考核辦法,分工明確、各負其責、相互配合、協調運轉,逐步建立了齊抓共管的長效機制,推動形成了加強編外人員管理工作的有效合力。
(三)多層次培養人才,構建穩定隊伍,是實現規范化管理的核心。包河區按照專業培訓、分級負責的原則,建立教育培訓制度,細化責任分工及標準要求,進一步豐富編外人員的知識結構、工作技能和職業素養;堅持客觀公正、注重實效的原則,完善考核機制,并將考核結果作為調整崗位、調整等級、薪酬待遇、獎勵懲戒、續聘解聘的重要依據;注重加強宣傳和正面引導,大力選樹先進典型,積極營造重視、關心、支持編外人員的良好氛圍和社會環境,提高編外人員社會認同度和職業榮譽感。建立了一整套人才選聘機制,不斷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全面完善職業成長路徑,多措并舉促使編外人員理想信念更加堅定、能力素質明顯提升、發展渠道更為暢通、干事熱情持續激發,為推動包河區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