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對省委一號文件進行詳細解讀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2024年安徽省委一號文件正式公布,從加快建設“千億斤江淮糧倉”、強化農業科技創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發展壯大鄉村富民產業、深入實施“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持續深化農村改革、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等八個方面對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工作進行部署。3月20日上午,安徽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對文件進行詳細解讀。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去年,我省學習借鑒“千萬工程”經驗,省委、省政府出臺實施“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的意見,召開高規格現場會進行系統部署,計劃到2027年,建成1000個左右精品示范村、10000個左右省級中心村。今年,我省將深入實施“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從各地實際和農民需求出發,抓住普及普惠的事,真金白銀地投、真刀真槍地干,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加快建設彰顯徽風皖韻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讓農民群眾有更加充實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省委一號文件對此作出了系列部署。文件提出,以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為目標,分類建設、從容建設,由點及線、連線擴面,打造彰顯徽風皖韻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增強鄉村規劃引領效能。遵循鄉村發展規律,分類編制村莊規劃,強化鄉村空間設計和風貌管控,皖南地區彰顯山水徽韻,皖北地區彰顯田園風光,江淮地區彰顯錯落有致,沿江地區彰顯山水風韻,皖西地區彰顯生態山村。加強精品示范村和中心村建設。堅持差異化打造、特質化發展、整體性提升,繼續遴選新建精品示范村200個左右、省級中心村800個左右。同時,對已建成的省級中心村全面評估,鞏固提升建設成效。持續開展“百校聯百縣興千村”“萬企興萬村”“聚社力·興鄉業”行動。
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常態化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改造提升農村戶廁27萬戶,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提高到83%,消除1200個以上農村黑臭水體,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到35%。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加快推進皖北地區群眾喝上引調水工程,完成405萬人地下水水源替換,新建改建農村公路3000公里,完成4000戶農村危房改造任務,推動充電樁鄉鎮全覆蓋。持續推進寄宿制學校、鄉村小規模學校動態達標建設,加強鄉村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建設,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村醫提升計劃”,將符合條件的村衛生室全部納入醫保定點管理,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離不開人才要素支撐。在“壯大鄉村人才隊伍”方面,今年安徽將圍繞培養和造就更多的鄉村振興發展引路人、產業帶頭人、政策明白人,重點做好“育、引、留、用”工作。
多方聯動“育”,推動鄉村人才培養“增體量”“有內涵”。繼續完善鄉村人才培育機制,全年再選拔1萬名左右高、中、初級鄉村振興人才,再開展20萬人次的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再建設一批鄉村振興人才培訓基地和技能大師工作室。會同省農業農村廳舉辦安徽省鄉村振興專項職業技能競賽,落實好“以賽代評”等激勵措施。
打破常規“引”,供給人才招引政策“接地氣”“有成色”。積極支持各地簡化程序引進縣域鄉村振興急需緊缺人才、高層次人才。縣級以下可拿出不超過30%的事業編崗位面向本地戶籍生源招聘,適當放寬年齡、學歷、專業等條件。支持鄉鎮事業單位特設崗位,用于引進教育、衛生健康、農業農村等領域的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加大鄉村規劃、農技推廣等崗位開發力度,招募1050名左右高校畢業生,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三支一扶”人員,赴基層從事支教、支醫、支農和鄉村振興工作。
優化環境“留”,保障返鄉下鄉創業“生態好”“有平臺”。依托鄉鎮(街道)黨群服務中心等,首批試點建設59家鄉鎮人才驛站。組織高層次專家赴基層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術服務和人才培養。建設一批省級農民工返鄉創業示范園等載體平臺,針對性提供創業培訓、開業指導、信息咨詢、融資快辦、跟蹤扶持、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等服務。
不拘一格“用”,使得鄉村人才發展“添空間”“有盼頭”。堅持以評促用,適當放寬基層一線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審條件,從任職年限、論文要求、獎項要求和繼續教育等4個方面,向農業科技人才傾斜。實際工作地在鄉鎮的事業單位可申請設置“定向評價、定向使用”專業技術崗位。繼續推進醫療衛生人員“縣管鄉用、鄉聘村用”、教師“縣管校聘”改革,千方百計把人才用好用活。(記者 彭旖旎 許夢宇)
信息來源:中安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