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法院公正審理的沈靚等4人犯假冒注冊商標等罪一案,案件雖小,但國際影響大,有力保護了斯伯丁、耐克等國際知名企業的知識產權。 ”去年10月25日,美國駐上海總領事館總領事譚森專程來到蚌埠市中級法院,代表美國專利商標局致謝。該案入選“2016中國法院50件典型知識產權案例”,并在最高法院舉辦的“首屆中國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成就展”上展出。
全省法院2013年辦案50萬余件,2014年辦案58萬余件,2015年辦案78萬余件,2016年辦案86萬余件,2017年辦案105萬余件;法官人均辦案數突破200件,審判質效持續向好,生效裁判服判息訴率保持在99%以上……這些數字,彰顯了全省法院狠抓辦案的優質業績。5年來,全省法院忠實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牢牢把握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的工作主線,各項工作實現整體跨越,為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建設提供了更加優質高效的司法服務和司法保障。
堅決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全省法院堅持寬嚴相濟,依法懲治各類刑事犯罪,切實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依法嚴懲煽動顛覆國家政權、分裂國家等危害國家安全犯罪,加大反恐怖反邪教斗爭力度,切實保障國家政治安全;依法嚴懲暴力犯罪、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多發性侵財犯罪、涉眾型經濟犯罪、涉農犯罪、網絡犯罪等,全力保平安、保穩定;加大對毒品犯罪懲治力度,堅決遏制毒品犯罪多發蔓延勢頭。同時,堅持罪刑法定、疑罪從無,在真兇未現的情況下,省高級法院對“于英生故意殺人案”主動依法提起再審,改判無罪,并向公安部門提出司法建議,將真兇抓獲歸案。
著力服務五大發展行動計劃,保障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聚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省高級法院出臺為我省實施五大發展行動計劃、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深化金融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提供司法服務保障的措施,精準對接全省大局所需。全省法院圍繞“三重一創”建設,突出審理好新興產業重大基地、重大工程和創新型現代產業體系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各類案件;圍繞“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依法審理企業破產清算、兼并重組、股權轉讓、房地產糾紛等案件,積極穩妥處置“僵尸企業”,運用法治手段化解產能過剩,助力經濟轉型升級。
監督支持行政機關依法行政,依法助力法治政府建設。全省法院嚴格執行新行政訴訟法,全面落實立案登記制,拓寬受案范圍,切實加強對當事人訴權的保護。統籌監督支持地方發展與保護行政相對人合法權益,依法審理涉及城市功能區調整、城中村改造、市政設施建設等行政案件,為創造優良人居環境提供司法保障。探索建立行政爭議聯動化解機制,實現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的有機銜接,促進行政糾紛實質性解決。審理好國家賠償案件,保障權利受到侵害的當事人依法獲得賠償。推進行政公益訴訟、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等制度的有效落實。
牢牢把握正確導向,司法改革落地見效。全省126個法院員額制改革全部到位,員額比例向基層、向辦案一線傾斜。堅持入額必辦案,建立嚴格的員額考核、退出和動態管理機制,及時為案件增幅較大的法院跨區域增補員額,將入額前在綜合行政崗位上的入額法官全部調整到審判執行崗位。嚴格落實司法責任制,組建辦案團隊,全面推開以法官為中心的新型辦案模式;組建專業法官會議,為合議庭審理重大、疑難、復雜案件提供參考;制定院長、庭長審判管理職責暫行規定,實現充分放權與全面監督的有效結合。扎實推進人財物省級統管,對中級法院、基層法院院長實行省級統管,各級法院人員編制統一上收,由省級管理。創新“一處兩中心”財物統管模式,省高級法院設立財物管理中心,在全國法院系統首家開發全省統一的財物和司法行政管理信息化平臺,對11家試點法院實行財物統管。
信息來源:中安在線
